據新華社報道,位于墨爾本的一棟百年老宅被中國買家購得后于日前被拆,此舉激怒當地居民。
當地人甚至在馬路正對面的墻上畫上憤怒表情并用紅色噴漆寫道:“圣喬治大街正遭受凌辱?!?/span>
拆自家房子不違法
溫俊華:這棟被拆的老宅建于1913年,號稱代表了那個時代室內裝飾風格的巔峰,有著“澳大利亞地產界罕有而絕美的房子”的美名,因此拆房引起當地居民的憤怒和抗議。
李明波:看了這個新聞后,我覺得這位中國買家現(xiàn)在的心情肯定非常郁悶,畢竟這房子是你自己花錢買的,拆房前又獲得了當地政府的許可。最后卻被當地老百姓(603883,股吧)罵了半死。
趙海建:僅僅就有歷史意義的建筑本身而言,我覺得應該盡量保存下來。事實上,這些建筑的價值已經超過居住本身。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,它能夠讓后人看到那個時代的建筑風格,人們甚至能從諸多建筑細節(jié)上一窺當初的風俗習慣。就一個地區(qū)而言,歷史建筑越多就越能體現(xiàn)一種歷史底蘊。在意大利首都羅馬,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“萬神殿”至今仍保存完好。
溫俊華:我看說“強拆拆到國外去”,我覺得這對中國買家不公。事實上,中國買家早在2013年就買下了房子并申請重建,而且通過申請。至于房主為什么要拆掉這座“澳大利亞地產界絕美的房子”,就另當別論。
李明波:從法律意義上看,房屋的主人有權在自己購買的土地拆房,而且還依法申請到了拆房許可。我認為,這位中國土豪沒有做錯,更不是“有錢就任性”。
趙海建:這個倒不一定。無論在哪個國家,如果某一建筑被界定為文物,那就不能隨便拆除甚至改建,就是一般的修繕也得進行申請。但不管怎么說,拆除一棟百年老宅還是要照顧一下鄰居的情感,它畢竟在人們的回憶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。
溫俊華:從道義上來說,確實需要有人欣賞歷史建筑,愿意花重金買下建筑或建筑的一部分,用于保護或捐贈給研究機構,但要求每個買家都有這樣自發(fā)的“覺悟”,我覺得要求未免太高。
歷史建筑保護的困境
李明波:這種事情國內其實也有,它反映一個文物保護的兩難處境,一方面外人呼吁保護歷史建筑,但另一方面住在這些老建筑里的人可能并不認同你這個觀點,因為老建筑生活的便利性肯定不如現(xiàn)代化建筑。這個時候,你說應該聽誰的?
溫俊華:不錯,在地方發(fā)展的過程中,拆和建的矛盾一直存在,就如當地一位居民所說“這里原本只是農田,房屋拆毀再建只是歷史的重復,沒什么大驚小怪”。只是,當文明發(fā)展到一定程度,拆和建的界限就需要人們去判斷。
趙海建:這位居民的理由很牽強,農田上的歷史建筑就沒有保護意義了嗎?在埃及,一些金字塔原來都是建在荒無人煙的沙漠里,難道就可以拆除它們嗎?人的判斷也不完全可靠,存在時代局限性和功利性。有一種說法認為,阿房宮是被燒掉的,因為它在當時被認為是暴政的象征。按照這種判斷,秦長城是不是應該被毀掉?如果阿房宮仍在,它如今該是多寶貴的文物。
李明波:從歷史演進的角度看,房屋拆毀再建只是歷史的重復,或許真的沒什么好大驚小怪的。我們拿這個墨爾本的案例看,這個中國主人買房之后覺得舊房子太小,或者風格與自己期望差距較大,他可以拆房子重建嗎?或許一百年后,這座新房子會不會也是又一座有歷史價值的建筑呢?
趙海建: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說辭,但問題是,一座具有一百年歷史的房子和一座具有兩百年的房子,其歷史建筑可以相提并論嗎?
溫俊華:如果建筑真的那么有價值,那么失職的是墨爾本當地文物保護部門,當地居民的憤怒可能也更多針對他們。據媒體報道,當地居民多次申請對房屋進行遺產保護控制,但未能成功。這個事件也提醒了一個現(xiàn)實問題,那就是,對有一定價值但未能列入文物保護的建筑怎么對待?從這個角度來說,墨爾本居民的文物保護意識還是值得學習,多關心,多呼吁,或許能令更多歷史建筑保留下來。
趙海建:這里面存在一個文化自覺的問題。如果人們能夠自覺保護傳統(tǒng)文化及其載體,這一文化本身的獨特性才得以彰顯,它最終也能成為一個群體的自我身份標識并因此產生凝聚力。
中國人購買力惹羨慕
李明波:我以小人之心揣測一下,當地人是不是有羨慕嫉妒恨的情緒在里面,畢竟這個老宅是被外國人買走了。你說當地人心里會是啥滋味?
趙海建:不排除這一點,在很多地方都出現(xiàn)了中國人推高房價的言論,當地政府也順水推舟將房價高企的罪責推到了中國土豪身上。
李明波:這個事情也反映出中國買家驚人的購買力,甚至有買遍全世界房產的架勢。就在這個月早些時候,剛剛有消息說,在日本首都的住宅價格不斷攀升之際,一名中國大陸投資人以逾10年來的最高價買下東京新蓋的住宅。
溫俊華:當然,即便中國人真的買遍全世界的房子,也不是都要拆掉重建,墨爾本的事情畢竟是個案。
0
喜歡他,就推薦他上首頁吧^_^
0371-86068866
4008887269
cndesign@163.com
CND設計網(CNDESIGN)會員所發(fā)布展示的 “原創(chuàng)作品/文章”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任何商業(yè)用途均需聯(lián)系作者。如未經授權用作他處,作者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。
Copyright ©2006-2019 CND設計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