偷偷鲁2019丫丫久久

心無疆界 大成若缺—劉志鈞的創(chuàng)作與其作品

作者:
2016-03-28
2547

一個搞陶瓷藝術的人,到了中年之際會是什么樣子?年逾不惑,漸近天命,一臉輕易就能讀懂的風霜,雙鬢的須發(fā)底色隱約斑白,眉宇間的“人生哲理”偶爾凝重、更多的是淡然,傾盡心思的頭頂上發(fā)際線“退避三舍”故常戴棒球帽,一身簡單干脆的運動服,平淡無奇,仿若隱于市井之間的高手;舉手投足間毫無鋒芒,語調(diào)詼諧,雙目光華透亮,頗為磊落。雖與初識之時的“朱顏美髯,雄姿英發(fā)”大是迥異,但這就是劉志鈞,這個把自己的根扎在鈞瓷藝術的中年人,已愈發(fā)顯示出樸實厚重的品味。

一個搞陶瓷藝術的人,到了中年之際會是什么樣子?年逾不惑,漸近天命,一臉輕易就能讀懂的風霜,雙鬢的須發(fā)底色隱約斑白,眉宇間的“人生哲理”偶爾凝重、更多的是淡然,傾盡心思的頭頂上發(fā)際線“退避三舍”故常戴棒球帽,一身簡單干脆的運動服,平淡無奇,仿若隱于市井之間的高手;舉手投足間毫無鋒芒,語調(diào)詼諧,雙目光華透亮,頗為磊落。雖與初識之時的“朱顏美髯,雄姿英發(fā)”大是迥異,但這就是劉志鈞,這個把自己的根扎在鈞瓷藝術的中年人,已愈發(fā)顯示出樸實厚重的品味。

QQ截圖20160328095744.png

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——劉志鈞近影

  中年瓷人志不休

  與他見面時,他直言不諱地說:“今年家里事情比較多?!?/p>

  過農(nóng)歷年的時候,劉志鈞年逾耄耋的老母親,因腰椎骨折,住了一陣子醫(yī)院,又在家休養(yǎng)了一段時間。期間劉志鈞在家每天為老母親熬藥,在劉志鈞的悉心照顧下老母親脫離病床,可以勉強在家活動了。屋漏偏逢連夜雨,緊接著他夫人不慎遭遇意外,導致腳踝骨折。劉志鈞在瓷區(qū)工作時,家里就靠她一個人操持,照顧老母親和一雙兒女,免去了劉志鈞的后顧之憂。此時此刻,他承擔起照顧全家的責任。他每天都是早上起來先去做飯、送孩子上學,再做好母親的午飯,然后背著妻子上下六層樓,到醫(yī)院治療、晚上輔導兒女功課……

QQ截圖20160328095909.png

陪同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耿寶昌老先生考察登封古窯址

  家里的全部重擔一下子都放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,他默默承受了這人到中年的滋味。

  盡管如此他仍心系尚未成型的“志鈞盞”,每當夜深人靜,他難以入眠。趁身邊的妻子已入睡,他便起身去看一眼老母親和兒女。之后,或打開電腦搜查資料,或獨坐一室思考如何解決工藝上的問題,常常一坐就是夜深凌晨,有時候妻子因疼痛會半夜返醒,他還要燒水喂藥。而他每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。正是這段時間,“志鈞盞”所有的工藝上的難題被他一一破解。

  值得欣慰的是,三個月后,妻子痊愈。老母親的身體也逐漸硬朗,行動也利索不少。但劉志鈞仍是不太放心老人。在吃飯時老人先開口說:“小志,你該做你的事兒,別光操心家里頭?!崩先思衣宰魍nD,語重心長“不然我的心里也過不去,你早去早回?!彼劶澳赣H此言,內(nèi)心對母親十分感激,卻無法言說。

  不久,他的兒子在國際少兒繪畫中拿了金獎,還獲得了三好學生的獎勵,他心底那根繃緊的弦這時候才稍稍的松了。這下他才敢放心的回古鎮(zhèn)神垕。

  法古煥新非凡流

  一星期后,就把“志鈞盞”的第一批定稿樣品趕制出來。他說:“若不是有那一番的思索,想必志鈞盞呈現(xiàn)的樣子不會是這樣,要對得起家人給我的支持和付出,雖然志鈞盞首次小批量試制比較匆忙,好在工藝問題已經(jīng)解決,所以就加快了進度。”

  據(jù)了解“志鈞盞”打樣的過程歷時半年有余,在瓷區(qū)多數(shù)時間,劉志鈞閉門謝客,悶頭工作,將身影投入在工坊與窯室間。為了解決工藝上的問題,他會連著拜訪幾個窯口的師傅;在神垕鎮(zhèn)附近的山區(qū)連走十幾里山路,求訪合適的原材料,多番調(diào)試終于出了朋友們認可的樣品,但是劉志鈞還是覺得不夠好,就敲碎了從頭再來。而這個過程當中,最令劉志鈞費思量的就是制作工藝。既要保持傳統(tǒng)手工工藝,又要嚴控品質(zhì)、有所創(chuàng)新。

QQ截圖20160328100007.png

手工創(chuàng)作

  尊重傳統(tǒng)絕不意味著取其陋,一般人認為手作的結果是不同器物帶有明顯差異。其實在傳統(tǒng)技藝中,手拉坯而成的碗盤碟盞的尺寸分量幾無相差,且效率極高,高手每天是以千件為基數(shù)。劉志鈞每天早上8點到工作室,除了中午休息一個小時,有時候要工作到晚上七點才去吃飯,吃過飯還要加緊時間修坯。手藝行里都知道,手工拉坯做瓷器,三分拉制七分修。而劉志鈞則是將其中的重點放在了拉坯上。對于此他則說:“這種做法是在恢復傳統(tǒng)技藝,據(jù)我所知,神垕的老師傅們拉坯制碗之后,形制規(guī)整,只用修出碗的底足即可。這種高超的技藝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逐漸流失了,我有義務將他保存下來?!?/p>

  而在柴窯燒成工藝上,劉志鈞踏出了堅實的一步。柴燒工藝有幾個特點,由于燃料特性,首先是升溫慢,高溫時升溫極難,相比之下燒成溫度低一些。燒至最高溫度時,窯爐內(nèi)只有局部能夠達到1280℃,通常在1240攝氏度—1260℃之間。這就使得瓷胎的密度和強度有所折扣。于是,劉志鈞想老師——楊文憲老先生是陶瓷燒制工藝的頂級專家。起初他向老師提出燒柴窯,楊老先生是反對的,理由是不夠節(jié)能,熱能難以充分利用。但是劉志鈞把他對柴窯的看法說完,楊老先生便說:“你的思路是對的,對柴燒工藝有改進,你可以試試。”幾番討教之后,楊老先生對劉志鈞的指導無疑具有“奧援”的意義,也促使“志鈞盞”的工藝更加完善。

QQ截圖20160328100051.png

志鈞盞之坤盞,窯變冰熊。

  暗香生自三尺冰

  于是,劉志鈞便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的意見結合在一起,應用在了這小小的“志鈞盞”上。在業(yè)內(nèi)交流時,受到了一定范圍的認可。2015年10月在甘肅平川區(qū)舉行的西部陶瓷峰會,中國陶瓷工業(yè)協(xié)會秘書長黃芯紅看過了“志鈞盞”說:“禹州的鈞窯一定要把實用化的道路堅持下去,設計符合消費需求,創(chuàng)新地運用古典元素,保留精湛的傳統(tǒng)技藝,做出精品。這幾點劉大師做了,而且做的出彩!”

  “志鈞盞”的精品率平均不足百分之十。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他把精品之下的“志鈞盞”都列為不合格。有人勸他說:“劉大師,只要是鈞瓷都不會很完美,大成若缺,你是做鈞瓷的這個道理還想不通么?!惫P者也甚為不解:“為甚么不以現(xiàn)行的鈞瓷生產(chǎn)標準的合格線為標準呢?不合格的怎么處理呢?”劉志鈞坦然答道“這是以我自己名字命名的盞,和我的聲譽息息相關,我總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?!?/p>

  鈞瓷文化產(chǎn)業(yè)園管理辦公室主任王運璽在調(diào)研考察鈞瓷文化產(chǎn)品的時候,評價“志鈞盞”時說:“盞雖小,卻能見真功夫,志鈞的設計工藝做的還是挺不錯的,眼下鈞瓷產(chǎn)業(yè)的轉型需要這樣的設計。有些盞雖然有瑕疵被列為不合格,嚴格一點是好的,但從表現(xiàn)鈞瓷的藝術特點的角度,一部分被劉大師淘汰的東西,未必不是好的作品?!?/p>

QQ截圖20160328100131.png

鏤空系列作品之《O2》

  而不合格的東西都是打碎了處理,一部分磨成粉粒,作為加入制作大件器物用泥的的熟料,也就是瓷泥的脊性材料。一部分可以作為地面和墻面的裝飾材料,不浪費也環(huán)保。

  回憶參觀禹州鈞官窯遺址博物館,講解員提及當年北宋徽宗,要求鈞瓷每年年貢三十六件。這個過程,多少成玉之鈞又入土掩埋,這份對品質(zhì)的苛求是常人所不能承擔的。而眼下的劉志鈞大師對他“志鈞盞”的拳拳之心,豈不更加可貴。

  他是立身于傳統(tǒng)瓷區(qū)的鈞瓷人,也是上世紀80年代末湖美培養(yǎng)的第一批專業(yè)設計師。雖然他行事低調(diào),專著沉穩(wěn)。但他的創(chuàng)作仍是業(yè)界關注的焦點,他的作品給傳統(tǒng)的藝術陶瓷帶來新的風尚。他的創(chuàng)作有“趨于古典,殊于傳統(tǒng)”的思考,對當代鈞瓷藝術的創(chuàng)新有不可忽視的影響。同時他也是一個孝順老人的兒子,與妻子相濡以沫的丈夫,對兒女關懷備至的父親,他就是“志鈞盞”的設計者——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劉志鈞。



0
0
分享到:

0

喜歡他,就推薦他上首頁吧^_^

推薦閱讀

×

賽事服務聯(lián)系方式

0371-86068866

4008887269

cndesign@163.com

好的,我知道了

官方微信

聯(lián)系我們

  • QQ:33143335 QQ:1904200230
  • 電話:18569912460
  • 投稿:cndesign@163.com
  • 地址:鄭州市國家大學科技園東區(qū)9號樓2層

版權信息

  移動 Android 版 豫 ICP 備16038122號-2 豫公網(wǎng)安備 41019702002261號